
流奶与蜜之地-昭苏草原

又到踏青季节,想一想,该到江嘎德萨依走一走,去看一看伊犁原始中性植物群落的大观园,算是游园吧。
驱车出县城向南18公里,柏油路直通江嘎德萨依。江嘎德萨依,是当地哈萨克语地名称谓,译成汉语就是野核桃沟的意思。这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原始植物孑遗王国———冰河期野生核桃及野果生态林,这里所产的野核桃在疆内被誉为“天山玲珑果”,个小、皮薄、仁香,握在手中一捏就碎,早已名声在外。沟谷的景色更是旖旎怡人、别有佳境。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的保护,1976年正式成立了野核桃林场,1982年这里又被辟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从事野生植物的保护管理及逆温带果品试验栽培。野核桃林景区是一处自然天成的园林,大体上可分为外园和内园。
当游人来到有两棵虬枝曲张的古核桃树把守的大门前,便到了景区。这里南依雪山,北眺伊犁河,凉爽的山风夹带着沁人的湿气扑面而来,环望四周,绿满双眼。
入门便进了外园,白杨迎客、野果飘香、芳草茵茵,这是一片面积约600亩的伊犁逆温带果品试验栽培林,人工栽培有核桃、梨、苹果、杏、文冠果、花椒等。如今亭台、毡房、饮食购物街等掩映在林间,是主要的休闲娱乐区。
由北向南穿过外园,乘电瓶车沿山路蜿蜒而上两三公里,就进入了一片更加葱绿的沟谷。置身谷底抬目仰望,羊群如白云散卧山坡,林木如海繁茂蔽日,顿感神清目明、暑意全消。这就是内园,系原始植物观赏区和物种保护区。
沿沟底在山坡两侧高大的核桃树掩映的长廊里潜行,地形复杂多变,曲径幽深。小心踩着溪水漫过的自然石阶缓步而上,可以看见成片野生核桃林,至今尚存有3000棵成龄树,分布面积约700亩,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核桃树树龄近300年。早在上世纪就有自治区的林业专家到核桃沟多次进行科学考察,确认这片野生核桃林是国内惟一呈片状分布的冰河期物种孑遗,珍稀物种还包括赛威氏苹果、欧洲稠梨等,可谓千百万年以来地质变化的偶然和物种进化的遗漏,是研究伊犁河谷古地理环境的活化石。专家走时留下一句话:江嘎德萨依野生核桃是新疆栽培核桃的直系祖先。
其实,两千多年前在伊犁河谷称雄的乌孙古国与汉朝通商联姻时,给汉武帝敬献的贡品中就有来自西域的坚果胡桃,即核桃,最早出产于西天山脚下的江嘎德萨依。据说汉武帝品尝后极为赞赏并赏赐给各诸侯王,这时的中原地区才开始有了培育栽种核桃的历史。
公元105年,汉朝将江都王之女细君封为公主,嫁给乌孙王猎骄靡为右夫人。远离中原故土,细君很不习惯草原游牧生活和饮食,思乡心切,常常深居毡房一边品味着桌前曾在长安吃过的熟悉可口的核桃,一边吟唱“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适异国兮乌孙王”,留下和亲稳疆的千古绝唱。据说,每到山上秋果熟透的时候,乌孙王都会派出铁骑翻越雪山来到江嘎德萨依,采摘细君最爱吃的野核桃送到她的帐前,抚慰佳人。
当然,世居伊犁河谷的乌孙人后代哈萨克族,也非常珍爱江嘎德萨依这片雪山草原上的瑰宝奇葩,世世代代予以保护并留下一些美丽的传说。对于江嘎德萨依的由来,在草原传说中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次节日庆典上,一位骑黑骏马名叫阿卡里斯的年轻勇士在赛马和叼羊大赛中力克群雄,独占鳌头,赢得了另一个部落公主阿依丝路的频频注视和芳心。勇士走过去含情脉脉地看着姑娘唱道:“美丽的花儿开放了,勤劳的蜜蜂飞来了,黑骏马被绊马索哟绊住了,姑娘的名字哟刻在我心上……”公主的脸红了,慌乱中将手中的核桃抛向勇士,勇士把核桃藏在胸口,视为定情之物。第二年秋天,勇士带着丰盛的聘礼翻过九座大山,趟过九条河流,来到公主部落所在地求婚时发现,草原上时常发生的战争和掠夺已将这里洗劫一空,心爱的人不知流落何方。伤心欲绝的勇士在随后的十年里找遍了整个草原,虽然手刃了祸首,可再也没有见过心爱的阿依丝路。
回到家乡,勇士爬上伊什格力克雪山日夜守望思念的姑娘,眼泪变成了清澈的小溪,身体化作肥沃的黑土,胸口的核桃渐渐发芽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核桃林。年复一年,核桃树的枝头总是挂满玲珑的坚果,象征爱情的坚贞与永恒。
物产丰富的江嘎德萨依不仅有珍贵的野核桃物种,野苹果、野杏、山柳、树锦鸡儿、刚毛忍冬黑果、天山桦、蔷薇等多种乔灌木混交相处,待到秋天,红绿果实繁星点点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更有节节麦、蕨类等各种原始草本、苔藓遍布丛生。
越往里走,山势越陡,林木更是遮天蔽日,潺潺的溪水透散着雪山的浓浓凉意弥漫到整个沟谷,沁人心脾。猫着腰穿过山坡一侧古老的乔灌木林,选一处山石高地爬上去,找一找勇士的足迹,拥抱一下久违的阳光,远眺古老而又年轻的伊犁河谷,虽身处西域佳境,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下山吧。
游江嘎德萨依,看的是一种远古的生态、远古的绿,品的是一种远古的民俗与传说。
|